近几十年来,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们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越来越多难以治愈的疾病,如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老年痴呆症等发病率也在不断攀升,而以化学药物和手术治疗为支柱的传统西医学发展逐渐遭遇瓶颈。
20世纪末以来,以干细胞技术为核心、被科学界誉为第三次医学革命的再生医学成为了人们治愈此类疾病的新希望。
什么是干细胞?
干细胞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科学家恩尼斯特·莫科洛克和詹姆士·堤尔在1963年首次证明了血液中干细胞的存在,造血干细胞能发展成数百种不同类型的人体组织细胞。简单来讲,干细胞它是一个生命的源泉,是人体的“种子”。干细胞每天都在工作,头发不断的长,指甲在长,每天都有新细胞长出来,新细胞长出来的源泉就是干细胞。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体内或体外特定的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脂肪、骨、软骨、肌肉、肌腱、韧带、神经、肝、心肌、内皮等多种组织细胞,连续传代培养和冷冻保存后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医学界称为“万用细胞”。
根据干细胞的发育潜能分为三类:全能干细胞(totipotent stem cell,TSC)、多能干细胞(pluripotent stem cell)和单能干细胞(unipotent stem cell)。
根据干细胞所处的发育阶段分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和成体干细胞(somatic stem cell)。
干细胞的特点1
归巢性
哪里有损伤、老化、病变,干细胞就在哪里聚集;
2
多向分化
具有较强的扩增分化能力,培养扩增的干细胞在体内可向骨、软骨或肌腱、心脏、肺脏、肝脏、血管、免疫器官、皮肤、真皮、肾小管和神经系统分化
3
增殖能力强
干细胞在体内有旺盛的增殖能力,回输到人体内给予一定刺激使其增殖,其量非常巨大;
4
唤醒效应
当机体受到损伤时,干细胞则有更强的召唤效应,作用于机体的同时还会唤醒体内自身干细胞,使回输的细胞作用和效果数倍上升。
干细胞中的“种子选手”
间充质干细胞可谓是干细胞中的“种子选手”。正是由于间充质干细胞所具备的这些免疫学特性,使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器官修复等方面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通过自体移植可以重建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并且可避免免疫排斥反应。间充质干细胞给人们带来了新希望,在未来,随着对间充质干细胞更深入的研究和临床应用,间充质干细胞必将造福人类。
间充质干细胞的应用
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在加拿大和美国,BPD每年大约影响着1万名极早产新生儿。这些婴儿的肺部并没有足够地发育,因此他们必须通过呼吸机接受氧气。然而,机械通气和氧气组合使用,会损伤肺部和并进一步阻止它们发育。此外,长期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也会影响这些新生儿身体其他部分(包括视网膜、肾脏和大脑)的正常发育。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新生大鼠的肺部发育,来模拟在第24周出生的早产新生儿的肺部发育,最终获得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发现。在未来两年之内,Thébaud博士想给20名病人开展前瞻性研究,以验证这种干细胞疗法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为患者带来新生。
二、阿尔茨海默病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患老年痴呆症的动物模型,持续两年,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这意味着,干细胞疗法能有效减缓或阻止阿尔茨海默病的发展,甚至逆转阿尔茨海默病所造成的损害。
报告指出,治疗组动物接受间充质干细胞静脉注射后,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出现了有效减少。而β淀粉样蛋白正是存在于老年痴呆症患者脑细胞内部的一种致病蛋白,具有很强的神经毒性,是老年痴呆病人大脑内,老年斑周边神经元变性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该临床前研究结果显示,干细胞有能力减轻老年痴呆症患者脑组织内老年斑的增多,并且完全可以媲美目前最佳的β淀粉样蛋白治疗药品。此疗法也没有出现任何诸如脑淀粉样血管病和脑微出血等不良事件。
三、老年斑
现在一般认为,人到中年以后,体内的许多生理活动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血液循环功能下降,新陈代谢减慢,细胞和组织逐渐退化和衰老,再加上饮食中的不饱和脂酸氧化后和蛋白质结合,就会形成棕黑色的“脂褐素”沉积在细胞内。逐渐衰老的组织和细胞已无法排除这些棕黑色颗粒,它们大量堆积在皮肤内,就形成了老年斑。
而干细胞可分化成多种组织细胞,替代和修复受损衰老的人体细胞,作为继药物与手术治疗后的第三类诊疗技术。
在这个领域使用较多的是脐带多能干细胞,医学名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它纯度高,增殖能力强,可分化为肝祖细胞,神经细胞,胰岛分泌样细胞等多种细胞;具有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调节作用;能够替代和修复病变、受损及衰老的人体细胞和人体组织。
在医学美容领域,有很多可供干细胞技术发挥强大功效的领域,如祛除妊娠纹、改善产后色素沉淀、祛除疤痕、皮肤烧伤破损等。
四、女性分娩损伤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治疗女性分娩损伤,且无排异反应。自然分娩可能会对产妇造成伤害,导致“应力性尿失禁”。据统计,自然分娩的妇女有4%到35%受到该问题的侵扰。而现有的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都不是很有效。
通过移植间充质干细胞,在实验室中用雌性小鼠模拟分娩损伤,帮助其修复了受损的脏器有效促进了排尿可控性。
“干细胞疗法可能比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法更可行,并且无创伤。我们的研究揭示了一种潜在的产后修复方式,同时可以有效治疗老年妇女的应力性尿失禁。
五、皮肤创伤
对于高致残性的皮肤溃疡来说,包括间充质干细胞疗法在内的细胞疗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新型治疗方法。
皮肤愈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多种类型细胞对不同生长因子的复杂反馈。即使是最新的伤口愈合处理和外科手术方法,也有高达50%的失败率。
但通过调节炎症局部反应、诱导细胞置换以及旁分泌方式,使得间充质干细胞成为伤口愈合的有效疗法。
六、椎间盘纤维化
椎间盘纤维化是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截至目前,该疾病缺乏有效的干预措施。
发表在《StemCells》杂志上的一篇研究论文指出,利用穿刺术诱发小兔模型产生椎间盘变性,结果产生了与人类椎间盘变性同样特征的纤维化。
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植入后,能通过调节胶原蛋白原纤维的生成,加强纤维变性疾病的组织再生,这为减轻椎间盘纤维化,提供了新的有效治疗途径。
七、年老肌肉机能恢复
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有助于抵抗运动后骨骼肌损伤的恢复。
研究人员在老鼠离心运动(类似于人类阻力训练中的加长收缩)前,通过将间充质干细胞注入老鼠腿部肌肉,能够增加修复的几率,增强运动中小鼠肌肉的生长和力量。
该研究由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人员完成,论文发表在《MedicineandScienceinSportsandExercise》杂志。论文指出,该成果有望带来新的干预措施,应对与年龄有关的肌肉结构和功能的下降。
骨骼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器官,密布着神经和血管,不幸的是所有这些不同的组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机能障碍,因此,发展干预措施,逆转与年龄有关的肌肉质量和功能的下降很有必要。间充质干细胞因为其修复各种不同组织类型的能力,非常适合这项任务。
间充质干细胞能分化成多种不同的细胞类型,它们也分泌生长因子,刺激肌肉前体细胞(称为卫星细胞)在内部组织扩大,促进损伤后修复。
八、脑中风后认知障碍
中风者大脑中小血块淤阻血管,导致脑组织局部缺血可引起认知障碍,主要包括认知功能下降、执行功能障碍、抑郁、冷漠、情感智商下降等。严重的甚至出现血管性痴呆,即通常人们反映的“病人变傻了,不认识亲人”等症状。
在中国,每年约有150万人死于脑血管病,存活的患者数约600~700万。在中风幸存者中,约90%的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认知障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病死率和中风的复发风险。因此,现代医学急需能有效治疗中风后认知缺陷的治疗措施。
美国中密西根大学神经科学项目主任GaryL.Dunbar博士模拟了小鼠中风实验——借助药品使小鼠中风7天后才接受干细胞治疗,并且有效减轻中风后认知障碍。
九、肿瘤治疗的载体
肿瘤被认为是“永不愈合的创伤”,一些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抗肿瘤药物,由于半衰期较短,它在治疗肿瘤时的应用剂量往往较高,给病人带来严重副作用。但是,通过间充质干细胞实施肿瘤靶向治疗后,在实现更优的治疗效果同时,可大幅降低临床应用药物剂量。
十、心脏自然修复
研究发现,干细胞技术可以提高成人心肌细胞的产生,并且刺激存在的干细胞成熟转化成为心脏细胞。
干细胞疗法可以刺激休眠存活的宿主心脏组织进行增殖,并且将干细胞吸引至心脏处,由此产生的新型的心脏肌肉组织就具有完整功能而且具有持久性。
虽然原始的干细胞并不能对缺失的内脏细胞的正常补充产生反应,但是其可以在患者心脏病发作后促使心脏组织的重建。
这意味着,现存的心脏细胞可以促使新的心脏细胞形成,并且使得新细胞取代死去的细胞。这种循环过程可以随着心脏病发作的严重性而改变,使得现有的心脏细胞可以协助新细胞的发育。未来,这些作用都可以通过干细胞疗法而扩大,改善人体心脏的结构以及功能。
干细胞从何而来?
之前,在新生儿出生后,脐带和胎盘组织作为医疗废物被直接丢弃,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脐带和胎盘组织中存在丰富的间充质干细胞,且具有极其广泛的临床应用潜能:在治疗多个系统疾病和组织器官损伤,如肝硬化、小儿脑瘫、脊髓损伤、系统性红斑狼疮和急性心梗等多种难治性疾病,以及美容、保健、抗衰老等方面显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脐带和胎盘蜕膜间充质干细胞还因其原始、纯净、免疫原性低、取材方便,无道德伦理争议,可获取的细胞数量多、增殖能力强,便于扩增和传代等优点,是间充质干细胞的理想来源。
|